电磁感应加热是一种用于粘合、硬化或软化金属或其他导电材料的过程。对于许多现代制造过程,电磁感应加热提供了速度、一致性和控制的有吸引力的组合。
自 1920 年以来,人们已经了解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迅速发展,以满足战时对快速、可靠的金属发动机零件硬化工艺的迫切要求。最近,对精益制造技术的关注和对改进质量控制的强调导致了电磁感应技术的重新发现,以及精确控制的全固态感应电源的开发。
是什么让这种加热方式如此独特?在最常见的加热方法中,火炬或明火直接应用于金属部件。但是在电磁感应加热中,热量实际上是通过循环电流在零件内部“感应”出来的。
电磁感应加热依赖于射频 (RF) 能量的独特特性- 低于红外线和微波能量的电磁频谱部分。由于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给产品,因此该部件永远不会与任何火焰直接接触,电感器本身不会变热,并且没有产品污染。正确设置后,该过程将变得非常可重复和可控。
电磁感应加热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它有助于对电的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当交流电流施加到变压器的初级时,会产生交变磁场。根据法拉第定律,如果变压器的次级位于磁场内,就会感应出电流。
在基本感应加热设置中,固态射频电源通过电感器(通常是铜线圈)发送交流电流,将要加热的部件(工件)放置在电感器内。电感器作为变压器初级,被加热的部分成为短路次级。当金属部件放置在电感器内并进入磁场时,部件内会感应出循环涡流。
这些涡流会逆着金属的电阻率流动,从而在零件和电感器之间没有任何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精确的局部热量。这种加热发生在磁性和非磁性部件上,通常被称为“焦耳效应”,指的是焦耳第一定律—一个表达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之间关系的科学公式。
其次,磁性部件通过磁滞(磁性部件通过电感器时产生的内部摩擦)产生额外的热量。磁性材料自然会为电感器内快速变化的磁场提供电阻。这种阻力会产生内部摩擦,进而产生热量。
因此在加热材料的过程中,感应器和零件之间没有接触,也没有任何燃烧气体。被加热材料可置于与电源隔离的环境中;浸没在液体中,被孤立的物质覆盖,在气态环境中,甚至在真空中。
以上是对电磁感应加热及电磁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的介绍。更多对电磁感应加热的相关技术知识,请咨询青岛海越机电-中频高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制造商。